孫興慜——亞洲巨星背后是一個父親的堅守和一個家族的野心
孫興慜無疑是整個英超最令人眼前一亮的球員之一,這個來自韓國的東亞球員,自從2015年以3000萬身價轉會托特納姆熱刺之后,用了五年時間,吸引來了全世界的關注,甚至傳出過要加盟皇馬的傳聞。
連續兩年入圍國際足聯最佳陣容候選,在英超強隊中成為眾人倚仗的“大腿”,可以說,孫興慜已經成為亞洲足球歷史上的“現象級”球員,是亞洲乃至全球足球運動員學習的榜樣。[1]
首先,他在英超賽場的優異表現使他在韓國成為了偶像級的人物,甚至成為了韓國的體壇文化領袖,很多具有體育天賦的孩子以他為偶像,并且在他的影響下走上體育生涯,給未來的韓國體育發展注入了很高的希望;其次,在體育明星本就地位很高的韓國,孫興慜在英超的優秀表現,成為了一種“國民風向標”,是韓國青少年的一座重要的正能量偶像標桿,成為了塑造韓國國民凝聚力的一個有利環節;更為關鍵的是,孫興慜日益增長的在全球的影響力,更是成為了韓國政府文化輸出戰略棋局上的優勢。
對于自己的祖國,孫興慜不僅僅在文化領域有所貢獻,即使是在經濟領域,孫興慜的貢獻也極為可觀。
在韓國文化體育觀光部與韓國體育政策科學院聯合發布的統計中,孫興慜創造的經濟收益,已經高達1.9885萬億韓元(約合人民幣117.9億)。該數據推算來源,綜合了韓國體育政策研究院對關稅廳(海關)進出口的貿易統計,韓國銀行(央行)的投入產出表,以及國內外民調結果等資料。[2]
作為一名熱刺的球員,孫興慜同樣給球隊帶來了非常良性的經濟效益,其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就是熱刺在韓國對曼聯的勝利。
曼聯作為全球化運作最好的俱樂部之一,其一直以來都在中日韓為主導的東亞地區擁有極高的影響力,尤其是在韓國,曼聯一直是韓國人最為支持的足球俱樂部。
可是,伴隨著孫興慜在熱刺的大放異彩,曼聯在韓國的地位改變了。根據尼爾森體育公布的數據統計,目前,在韓國國內的球迷中,熱刺的支持率是最高的,大約有21.4%的球迷在支持熱刺,而曼聯的支持率下降到第二,在韓國球迷中,只有6.1%的球迷在支持曼聯。[3]
憑借孫興慜一人的精彩發揮,從而取得國家和球隊的雙向收益,這就是“孫興慜效應”,對于并非傳統足球強國但是正在或者謀求足球崛起的亞洲國家來說,孫興愍無疑是一個很好的研究樣板。
孫雄正的球員生涯平平無奇,1985年,他在軍隊服役期間,通過軍隊管轄的尚武隊參與了職業足球,之后結束兵役,又先后在現代老虎隊和一和天馬隊踢球,繼續參加K聯賽,也曾經入選過韓國國家足球B隊以參與國際比賽。
1990年,孫雄正遭遇了跟腱受傷,于是決定結束球員生涯,開啟了作為足球教練的征途。他的兒子,也是他足球生涯至今為止的最大成就。
孫雄正有兩個兒子,在他的影響之下,這對兄弟倆都投身到了足球工作中,孫興慜是他的小兒子。
反思自己的職業生涯,孫雄正一直認為他早早退役,不完全是傷病原因,基本功訓練不夠,根基不夠牢靠,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。所以,孫雄正在很長一段時間里,一直不讓孫興慜參與比賽,而是讓他進行大量的基本功訓練。[4]
在孫興慜8至15歲的培養期,孫雄正一直對兒子堅持著排除比賽的每天6小時基本功訓練。孫雄正對兒子的基本功要求十分嚴苛,后來的孫興慜加盟漢堡,開啟了德國留學生涯,孫雄正甚至選擇“陪讀”,自己跑到漢堡的訓練場上,繼續嚴格地監督著兒子訓練基本功。
孫雄正的陪伴,不僅是動力,更是一種呵護。年輕的孫興慜在漢堡過得并不如意,年輕的他還很難經受得起重大的考驗。
異鄉的工作讓他把生活搞得一團糟,他的留洋生涯甚至差點失敗。就是在孫雄正的激勵和陪伴下,孫興慜度過了在漢堡的難關。
網上有資料曾提到,本來孫興慜沒能拿到漢堡的續約合同,但是父親孫雄正堅持不懈,帶著孫興慜不斷地試訓,傳遞了孫興慜堅持不懈的品質,最終讓漢堡回心轉意,簽回了這位年輕的小將。之后,孫興慜面對切爾西上演絕殺,最終一球成名,得到了漢堡球隊的器重。
2010年,他與魯德涅夫斯、范德法特的前場攻擊組合,成為了漢堡的成功關鍵,而在對衛冕冠軍多特蒙德的兩回合較量中,孫興慜更是兩次梅開二度,幫助漢堡雙殺衛冕冠軍。一度沉淪的德甲豪門取得了近幾年內的最佳戰績,這與孫興慜的出色發揮不無關系。[5]
其實,作為韓國歷史上最偉大球員的培養人,孫雄正是很有野心的,甚至可以說,孫興慜的成功就是孫雄正野心的組成部分,也是孫雄正野心之下的成果。
孫雄正在足球領域具有恢弘的目標,他希望自己能夠建立起一個行之有效的球員培養體系,以進行大規模的球員生產,在他的眼里,孫興慜風格的球員是可以按照自己的“孫雄正模式”被量產出來的。
為了完成自己的目標,孫雄正和兒子孫興慜也一直在努力著。孫雄正對兒子說:“如果你買了一棟價值170億的房子,你和我都能過上舒適的生活。但是,如果你把這筆錢投入到韓國足球的未來當中,會更有價值?!盵6]
于是,在父親的勸說之下,孫興慜拿出了超過自己一年半薪水的170億韓元(約合人民幣將近9900萬元),在家鄉江原道青川,建起了一座占地面積達到71000平米,里面包括2個足球場,2個五人制足球場,以及1個跑步運動設施的體育公園。
這個公園,也是孫雄正主導的孫興慜家族體育產業鏈的重要組成部分。這里將會為很多經濟條件不佳的孩子們提供一條足球的出路。
“孫雄正模式”在韓國,是一種很創新的足球青訓模式,除了在培養方式上,它比韓國主流青訓更加強調基本功和技術動作之外,在培養方向上,也與韓國主流青訓有所不同。
在孫雄正的規劃之下,他所培養的球員,全部都要以赴歐洲踢球作為目的,他一直致力于培養出能安穩立足歐洲的韓國小將。他也在不斷開闊著自己的足球學院出國試訓的渠道。
他的徒弟中,大兒子孫興允在德國第五級別聯賽留洋,現在回國在他的學校擔任足球教練。李承元16歲就加盟了奧地利的卡芬堡SV。
不過并非所有球員都能成功旅歐,對于那些沒能旅歐的球員,孫雄正計劃在韓國的K3聯賽成立一支球隊來給他們提供國內職業聯賽的跳板。
孫雄正的青訓創新,從他對孫興慜的培養中就能夠看出一些端倪。他對麾下其他球員的培養,也在仿照著孫興慜的培養模式。
在兒童球員的訓練初期,孫雄正最重視的是球感訓練和訓練態度。每天如一日的艱苦訓練成為了孫興慜最深刻的童年回憶。
八歲的小球員,所有的訓練都圍繞著“球感”,他們開始習慣與寂寞為伴。剛開始是起球顛球練習,運用內、外、中間腳背以及身體的各個部位,然后是8字帶球練習。
父親每天用腳在沙地畫著8字,磨破了無數雙鞋。然后,繞著操場顛球,左腳一圈,右腳一圈,左右替再一圈。如果球掉了,就要從第一圈開始。這樣枯燥的球感訓練被孫雄正堅持了七年。[7]
在這七年苦修期間,孫興慜一直遠離足球比賽,直到15歲,孫雄正終于認為兒子已經學成,之后將孫興慜帶到了首爾FC的青訓營,在那里,孫興愍開啟了自己真正的足球生涯。
隨著孫興慜不斷地走向生涯巔峰,孫雄正的青訓工作也逐步走向輝煌。對于孫雄正來說,他的職業生涯并不順利,這也導致他對他的兒子孫興慜賦予了很高的期望,
或許,在眼光嚴苛、目標高遠的他看來,目前孫興慜的高度依然難以完全達到他的標準,但是,不可否認,孫興慜已經成為了能夠引領整個韓國乃至亞洲足壇發展的人物。這一點,與“孫雄正模式”是無法分開的。
雖然逐漸上了年齡,但是渾身肌肉、精力充沛的孫雄正卻并沒有心生退意,他依然全神貫注地投身于他的青訓計劃當中。
隨著孫興慜的投資,孫雄正足球學校的環境得到了極大的改善,在未來,孫雄正還能不能培養出下一個孫興慜式巨星呢?這需要我們所有球迷拭目以待。
[1]紅星新聞《“亞洲一哥”孫興民 緣何成球員標桿》(搜狐)2020.12
[3]紅魔足球《孫興慜效應?熱刺在韓國影響力已遠超曼聯!》(網易)2020.10
[4]小胖侃球《在吹捧孫興慜之前,中國足球人該想明白的幾件事》(搜狐)2020.9
[7] 人民日報中央廚房-哨聲體育工作室《體育·人孫興慜:獨孤星球的自轉與公轉》2020.11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